bob手机版官网

石鼓书院大讲坛·国学讲座 郭学仁讲述清代青花瓷鉴赏

发布时间:2023-06-09 05:41:20    浏览:

[返回]

  bob手机版船山故里国学飘香《石鼓书院大讲堂国学讲座》第139讲昨天在衡阳广电中心演播大厅开讲,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主任郭学仁主讲《清代青花瓷鉴赏》,为大家解析为何清代瓷器如此“值钱”?

 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,起源于唐代,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,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。到清代,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,上服务于皇室,下普及于民间,外远播于世界各地,无论是在工艺技术、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。郭学仁按照清朝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朝历时间顺序,围绕瓷器的造型、胎釉、纹饰、款识一一作出详细的描述,不同年代瓷器各有千秋。

  为什么康熙的时候,出现这种不写款识的情况,第一是工匠不习惯新的年号,所以写款的很少,第二清政府还顾不上对景德镇瓷业的细节的管理,第三是部分工匠有强烈的反满意识,所以他不写。

  郭学仁说,乾隆一朝六十年,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,瓷器生产出现空前昌盛,青花瓷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。这一时期的产品技术上精工细作,不惜工本,但艺术格调上却显繁琐华缛,堆砌罗列,较前朝有衰退的迹象,成为清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。

  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,乾隆朝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,凡古瓷中有的品种,本朝均有仿烧,而且质量高超,而且逼真。

搜索